作品曾經獲過2014年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青少年組一等獎
2016年和2018年TPOTY旅行攝影大賽15-18歲組亞軍
2017年錫耶納國際攝影獎20歲以下青年組冠軍
20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眼中的絲綢之路”攝影大賽14-17歲組一等獎
2019年奧地利超級攝影巡回展建筑組金牌等獎項,及湖南省攝影家協會2017年突出貢獻獎
龔子杰 《城市邊緣》
建筑組 金牌
![6.《城市的邊緣》 攝影:龔子杰 建筑組 金牌.jpg]()
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V 鏡頭:EF35mm f/1.4L II USM 參數:F4.0 1/25s ISO800
很榮幸獲能得2019年的奧賽獎,這是我獲得的第一個成人類別的金獎,因此對我的意義十分重大。感謝尚圖坊、郭宬老師、我的父親和母親、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人。2019年是我成年后的第一個年,以后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尚圖坊有很多優秀的前輩老師,希望以后能多向老師們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
下面跟隨小編看下龔子杰對攝影有什么樣看法吧!
Q:子杰你好,首先祝賀你憑借《城市的邊緣》在本屆奧賽中獲得建筑組金牌,在這幅作品拍攝過程中,具體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哪里?為什么會選擇這幅作品來參賽?
A:這幅照片是我在我老家婁底的城郊拍攝的。婁底是一個轉型中的工業城市,同其他工業城市一樣,在轉型中婁底也遇到了很多發展中的問題。我認為我應該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下婁底轉型的過程,在未來這也將成為發展的歷史見證。《城市的邊緣》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幅。一個男人蹲在簡陋的棚屋前,他的遠處是新修好的高樓大廈,一束過路車的車燈照亮了他。構圖上,這張照片具有極強的空間感,近處的棚屋與遠處的高樓形成了大與小、美與丑、過去和未來的對比,而近處的人就像旁觀者一般見證著見證著幾十年來中國城市滄海桑田般的變化。不論從構圖還是內容來說,這都是一張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墻頭草》攝影:龔子杰 獲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青少年組一等獎.jpg 《墻頭草》攝影:龔子杰 獲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青少年組一等獎.jpg]()
▲《墻頭草》
攝影:龔子杰 獲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青少年組一等獎
Q:我們也了解到,你曾在錫耶納國際攝影展頒獎典禮現場一人拿兩獎,在“青年眼中的絲綢之路”世界青少年攝影大賽中斬獲一等獎,小小年紀卻已經在攝影道路獲獎無數。你有什么關于創作及參賽等經驗可以和與你同齡的青年攝影師們分享一下嗎?這些獲獎經歷對于你的攝影生涯產生什么影響?
A:對于參賽我還是挺不了解的,但是我可以分享一點我的創作經驗:永遠不要找成功的“秘訣”,從而盲目地學習大師。攝影是一個沒有“定式”的東西,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拍法。反觀攝影界的大師們:布列松、弗蘭克、貝歇夫婦、荒木經惟、埃里克索斯……他們的作品中似乎找不到很多的相似之處,甚至他們的理念是相互駁斥的,例如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與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而那些模仿大師的人們呢?往往被攝影史遺忘了。所以我們在創作中應當有“跳出”的思維,而不是刻意模仿,這樣才能有助于成就“大師”。獲獎對我產生的影響還是蠻大的。記得我第一次獲攝影獎是在14年的冬天。我的《墻頭草》獲得了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青少年組的一等獎。我的父親在那天晚上我放學回家后告訴我這個消息,只記得那時我激動得渾身顫抖。這樣的興奮持續了一個冬天,成為了我攝影道路上最初的鼓勵。16年的時候我加入了尚圖坊,在尚圖坊的幫助下午又得了許多大獎,但是14年的那一個小獎我永遠不會忘記。
![]()
▲《戴野花的藏族女孩》
攝影:龔子杰 獲“青少年眼中的絲綢之路”國際攝影一等獎
Q:你是如何小小年紀便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的呢?這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A:我的父親是一名電視臺的攝影記者,因此我很小就接觸到了攝影。我接觸到的第一個攝影師是戰地攝影師詹姆斯納切威,所以我的第一個理想是成為一名戰地攝影師,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攝影帶給我的除了現在的成就之外,更多是改變了我對生活的觀察方式。我其實是一個很粗枝大葉的人,生活中常常大大咧咧,不修邊幅,但是我對生活的觀察還是很仔細的。例如我走在街上、在電梯里、或者在食堂吃飯的時候會留意身邊人們的對話,從而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想象出他們的故事。
![商業街 奧賽街道組入選.jpg]()
▲商業街 奧賽街道組 入選
Q:深受父親的影響對于攝影相信你也頗有領悟,作為一名青年攝影師,你覺得在攝影理念上有什么地方是與攝影前輩們不一樣的?
A:因為我對前輩攝影師們還不夠了解,在這里僅將我和我的父親作對比。我和我的父親都以為一個共同理想:拿到荷賽獎。但是在創作上,我和父親的思路是很不一樣的。我的父親是一個新聞攝影記者,因此他對很多攝影題材的觀察是“新聞性”的。就像他現在正在拍攝的“脫貧攻堅”項目,更加注重題材背后的時代背景,而“人”則只是表述題材的“工具”。我拍攝的東西則更加“紀實性”,風格更接近于紀錄片,觀察視角更加細膩,重視對“人”的發掘,而時代背景可能只是“人”的映襯。
![喀什老茶館 奧賽旅游組入選.jpg]()
▲喀什老茶館 奧賽旅游組入選
Q:我們了解到你現在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在攝影道路上有著什么樣的提升或轉變?
A:在到電影學院以前,我對攝影的理解還是很狹隘的,認為攝影似乎就只有紀實,或者只有照相機真實拍攝到的照片才叫做攝影。到電影學院以后,受同學的影響,我將學習的范圍從荷賽和新聞紀實類攝影中轉移開來,接觸到了新地形、新紀實、新彩色等攝影流派,還有很多在今天不可標簽的的攝影作品,對我現在的攝影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晚歸.jpg]()
▲晚歸
Q:我們了解到,這幾次獲獎作品你都是通過尚圖坊轉送的,那么你當初為什么會選擇尚圖坊呢?今后你會繼續通過尚圖坊參加國際賽事嗎?
A:當時是我的父親先加入的尚圖坊,不過幾個月他就拿到了好幾個沙龍賽的入選。我就央求父親讓我也加入了尚圖坊。尚圖坊確實解決了很多我以前在參加國際賽事時遇到的調色、翻譯等問題,是一個很不錯的國外賽事代理機構,大大拉進了國內外攝影界的距離。我以后還會通過尚圖坊參加國際賽事。
![城市空間.jpg]()
▲城市空間
![廢墟.jpg]()
▲廢墟